互联网时代下,我们上网不仅会留下痕迹,个人信息也可能面临被窃取甚至被利用的风险。多数电信网络诈骗都是从个人信息泄露开始的。
为进一步树立群众“预防第一,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提升对个人信息安全认知,海科融通为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01 了解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什么?
个人信息指公民个人信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信息泄露的渠道一般有哪些?
常见的信息泄露渠道包含但不仅限于黑客盗取个人信息、软件厂商违规搜集获取隐私信息、中间商倒卖个人信息等。
02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海科融通分享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的五个维度,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一、谨慎使用公共设备
公共WIFI
没有密码的公共WIFI慎用;
使用公共场合的WIFI时,同商家确认好WIFI名称,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和网银的操作;
进入公共场合后关闭WIFI开关、尽可能使用手机自带的移动数据流量。
公共手机充电桩
在充电时,不要点击手机提示框出现的不明来源的“同意”或者“信任”按钮;
尽量携带自己的充电设备;
安装手机防护软件。
二、仔细识别“未知”链接
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
不随意填写个人资料;
不轻易点击社交软件中不明来源的链接;
不扫描来历不明、没有安全保障的二维码。
三、 选择性关闭这些隐私功能
附近的人
微信上“附近的人”可定位你的位置,可以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
常去的地点
苹果手机系统中有“常去地点”功能,会显示你常去的位置,可以依次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常去地点”,关闭即可。
允许查看
在微信“隐私”选项中,可以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
四、 切莫随意“晒”信息
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票据
快递单、火车票、机票、银行对账单等单据票面上,都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
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含有私人信息的照片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漏你的生活圈范围。
位置
如果发布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将会暴露真实的个人信息,为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提供便利”。
家人的照片及姓名
许多人爱晒家人的照片,不妨限制一个分享范围,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友看。
五、正确使用APP
基本权限
选择正规官方渠道下载安全App,特别是银行类App,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山寨软件;
认真阅读服务协议、用户隐私政策等说明,谨慎授权“发送短信”、“读取短信”、“查看通讯录”、“读取定位信息”等功能权限;
对于已经不使用的App,及时清空数据并注销个人账户。
人脸识别多重认证
提高保护自己人脸信息的警觉性;
对信任度存疑的应用,明确拒绝其信息收集行为;
在开启人脸验证同时,尽可能选择多重验证方式。
拒绝自动登录
不要把手机中的QQ、微信、微博等App设置成“自动登录”,密码要定期更换,可在不同网络平台的账号密码添加一些大写英文字母或标点符号等多种形式的密码组合。
网络购物不脱离平台
选择正规平台进行网络购物;
使用平台提供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交易;
不轻易点击下载、扫描和注册绕开平台由陌生人提供的来路不明的App或链接、二维码。
03 遭遇网络诈骗后怎么办?
如果还能登录账户,立即修改登录和支付口令,转出剩余资金;
如无法登录账户 ,立即致电金融机构,申请对账户进行临时监管;
涉及银行卡信息泄露的,应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挂失;
对电脑和手机进行全面杀毒,确认安全后再重新修改登录和支付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