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产品及服务种类日益丰富,金融广告也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法分子乘机而入,利用多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误导甚至诱骗金融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为进一步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非法金融广告识别的能力,海科融通总结了非法金融广告特征及识别技巧,助力大家远离非法金融广告,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壹 非法金融广告的特征
01 无资质
金融广告主没有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或金融产品的内容与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不一致。如非金融业务单位诱导金融消费者以理财名义筹款集资。
02 无风险提示
金融广告没有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理财产品广告无“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等字样。
03 虚假承诺
金融广告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如在广告中使用“无风险、高收益”等字样。
04 夸大宣传
金融广告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出虚假或夸大表述。如在广告中使用“最好”、“最优”等极限性词汇。
05 损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金融广告存在虚假承诺、夸大宣传、弄虚作假等形式,隐瞒客观事实情况,误导金融消费者。如以投资理财等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贰 如何提高自身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的能力?
要认清非法金融广告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看到宣传词中带有“最有价值”、“首只”、“最大”、“最好”、“唯一”等相关词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看到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等产品时,可对比银行贷款的年化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判断投资回报是否过高。
不要相信并远离征信“洗白”、“铲单”、“修复” 等虚假广告或骗局,谨慎委托所谓的“专业人员”办理个人征信业务,以避免上当受骗、财产损失以及个人信息泄露。